增強國家安全意識 自覺維護國家安全
鐵鐮山東麓有個高平鄉,向南是溝壑,向北是洼地,毗鄰澄縣,合陽,占盡了地緣優勢,是當年中共朝邑縣委最為活躍的活動區域。
.1927年,經澄縣的共產黨員吳卜亭介紹,平羅黨村的黨文伯.成了該鄉的第一位地下黨員,負責農民運動.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白區進行地下工作,是把腦殼別在褲腰帶上的事.本著躲在暗處,積蓄力量,廣交朋友,等待時機的原則,黨文伯積極努力的工作,黨的基層組織迅速發展壯大.到47年時,高平鄉的大部分村落,都成立了黨組織.地方上的黨員都尊重黨文伯,稱他為革命播火人.
網上查詢,方知當年高平鄉的地下黨員多達171人,差不多村村都有。這在當時是一支力量十分雄厚的隊伍,為革命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黨的地下組織從事的是隱蔽戰線的斗爭,他們的工作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外不告朋友,有的甚至隱姓埋名,大多數是單線聯系.《潛伏》是一部電視連續劇。它就是以平羅朱村的朱晦生為原型創作的,烈士的故事,在烈士的故鄉卻鮮有人知,這實在是高平人的遺憾。
更讓人遺憾的是,除了烈士的女兒張翠云出版了一本《我的童年在延安》,書中記述了父親張重義的革命事跡之外,再也沒有見過高平人寫高平地下黨活動的文章和書籍。當年地下黨的故事,我們只能從馬行健所著的《躁動的黎明》和朱曉平所著的《尋找朱晦生》兩本書中略知一二。至于鄉親們的口口相傳,很少有見諸文字。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故事。100多個黨員,就會有100多個故事。搜集當年地下黨員的事跡,為他們每個人寫份簡介,辦個網絡紀念館,迫在眉睫,時不我待。因為當事人絕大多數已經作古,知道他們的人也越來越少,再不寫,就沒有機會了。
紅色的歷史紅色的歌,紅色的記憶故事多。紅色的腳印留大地,紅色的精神映山河。.衷心希望高平鄉這片熱土上的革命者后代以及高明地區的文友們,提起自己手中的筆,寫自己家里的事,寫自己村中的人,為當年的地下工作者揚名立萬.,讓革命精神代代相傳.
附:(西高明村)張重義簡歷:小名逢生,1907年農歷正月初一出生,25年參加革命,27年7月經李志謙,朱晦生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28年任中共朝邑縣委書記.40年在延安中共中央西北局工作,46年任關中沿河工委書記,
簡介:自幼跟隨爺爺張定居老先生在私塾讀書,口才好,善演講,敢做敢為.參加革命后,28年組建<哀鴻劇社>自編自演節目.同年組建紅槍會,鎮壓當地的惡霸.經上級批準,在一次演完大戲后,他和朱晦生各處決了一名罪大惡極的匪賊..29年,在大定區農民協會成立大會上發言,宣傳革命.會后,同反動當局要員面對面講理,年輕氣盛,毫不畏懼,組織農民抗糧抗稅,取得成功.與此同時,他還焚燒,豁免了窮人借貸自家的所有契約.嗣后,他三下寧夏經營"協吉號"店鋪.生意做得很大,寧夏四條大街都有分號.實則以經商為由,暗中為組織籌措經費.他在組織困難時期,還變賣自家如金戒子一類的家產,將其所得全部交給上頭.42年回高平鄉,為邊區籌措,運送15萬斤棉花種子,是隊伍中的一員.47年古歷2月15日,奉命帶領武工隊南下,在宜君黃家寨與敵軍遭遇,突圍時壯烈犧牲,時年41歲.解放后,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王彥王村)王倉合簡介:張殿臣,張重義介紹,1937年加入黨組織.1939年,經組織批準,參加國民黨新27師,在師部搜索隊服役.1941年5月7日,與日寇華北方面軍大刀隊血戰中條山,壯烈犧牲,時年29歲.其妻屈素珍曾任村婦救會主任.大兒子學厚,五歲時就失去了父愛.小兒子學軍,出生后只能在照片上指認父親.有詩贊其曰:抗日烽火遍地燃,浴血殺敵中條山.舍生忘死戰倭寇,留得英名著書簡.
(王彥王村)王波如簡介:倉合兄長,1938年入黨,接替弟弟藥鋪作掩護,為組織建立起秘密聯絡點.解放后任村第一任黨小組組長,為發展壯大村黨員隊伍做出了重大貢獻。他黨性強,覺悟高,司藥濟世,重義輕利,紅白喜事,撰寫對聯,為民至誠,深孚眾望。
(西高明)張殿臣:個頭不高,瘦瘦氣氣,但精明干練,有父輩刀客之遺傳基因.擅長織口袋,以此作掩護,走村串鄉搞聯絡.在家中辦過軋花廠,紙扎店,是上級來人的落腳點.職任地下交通員,號稱飛毛腿,是當時最活躍的地下工作者.與東高明李瑞杉單線聯系.”九三"起義后.任朝邑縣政府公安局長.有次押解犯人,囚犯欲逃,鳴槍誤殺,未以實告組織,致使雙開,坐牢.刑滿返歸故里,直至壽終.
平羅雷雷甲午簡介:黨云鵬是其入黨介紹人.早期與黨益民配合,組建了一支三十余人的秘密武裝.朝邑起義時,改編為獨立營,任營長,轄三個連四百余士兵.他不會使短槍,背桿長槍不離身.不像個營長,倒像個貼身衛士.但是上了戰場,智勇雙全,敢打硬仗.身先士卒,指揮有方,連敵人也怵他三分,聽到他的大名,,就會嚇得伏地求饒,繳械投降.
平羅黨黨文伯簡介:27年的老黨員,秘密播火鐵鐮山.支援邊區運棉籽,千錘百煉志更堅,高平革命領頭雁,”九三"起義縣委員.隱蔽戰線功績著,朝邑解放艷陽天.又名黨彬。27年5月國民黨縣黨部和縣農協派其去西安參加全省第一次農民代表大會。當時是國共合作時期。解放后任朝邑縣組織部部長,大荔縣農業局局長,大荔縣聯社監事會主任等職。60年曾寫回憶錄《關于中共朝邑黨的地下組織活動情況》,發表在報刊上。
平羅黨黨益民曾任高平鄉地下黨交通員,受黨文伯直接領導.荔北戰役期間,國民黨部隊駐扎永豐.,,有一天敵副連長帶領四個士兵竄至平羅黨村禍害老百姓,被憤怒的村民繳了械.狼狽逃回的匪兵,唆使其連長乘著夜色包圍了平羅黨,揚言要報仇雪恨,血洗共匪窩.彼時,地下黨員黨益民,挺身而出,從中調停斡旋,最終化險為夷,避免了戰火,保護了村民.保住了村莊,
平羅黨黨云鵬解放后任兩宜管區黨委書記.,
平羅黨黨克儉曾任國民黨28師師長38年,在任國民黨甘泉駐軍團長時,為運送棉花種子到延安的地下組織秘開通道。
平羅朱朱晦生(1904_1948)乳名春官學名熙祥字善初.幼失雙親,當牛郎,做學徒謀生.他天資聰穎,勤奮好學,書法師魏碑,纂刻無師自通.18歲當教員,22歲投身革命.1926年,任國民黨朝邑黨部宣傳部長,在平羅朱村建立起渭北第一個農民協會.同年,幫助仁義村農協成功處決了土豪劣紳薛萬寧.從此赫赫有名.1927年6月,經李志謙,黨文伯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經組織委派打入山東濟南韓復榘部迫機炮連任準尉書記官.1936年6月,在濟南秘密成立”知行學會”有百十名地下黨員和青年軍官參與其中.1937年8月,任鄉農學校軍干所教育主任.同年,組織派河南省委軍事部長彭雪楓赴學會與他聯系,根據黨的指示,他安排了地下黨員趙伊萍等人到聊城幫助范筑先組建抗日武裝,同時籌集14挺機槍,40箱子彈給予援助.另外,還派郭武林等同志帶領20余名學員到膠東參加游擊隊,1938年10月,他任國民黨第三集團軍孫桐萱的隨從秘書,積極開展統戰工作,發動進步軍官,為游擊隊籌措了一個團的過冬物資,2500元現款,200余支長短槍,20000發子彈.另籌5000元現款支助彭雪楓.1949年3月,他赴重慶探望被敵軟禁的孫桐萱時,受董必武秘密接見.根據董老指示,參加湯恩伯辦的"將校訓練班",結業后,任敵敵后工作研究室第一組中校副組長.1945年9月,他秘密趕赴臨河新四軍總部,向陳毅軍長作了通宵匯報.在隨后的戰斗中,國民黨第十九集團軍全軍覆沒.1946年6月,他親次將劉伯承的一封信交給敵68軍軍長劉汝珍,后爭取到其一個團先行起義,余部在1949年渡江戰役中主動向我方投誠.1948年春,中共忭鄭工委撤至解放區,他單槍匹馬留在開封,堅持地下斗爭.清明節時他第三次赴解放區匯報工作時,在返回途中失蹤.新中國成立后,經國家民政部批準,追認他為革命烈士.
平羅朱謝永義.:
平羅朱謝奮義:
平羅朱謝彥榮:懸壺濟世,醫者仁心.其子同興曾任該村黨支書,其孫世忠曾任大荔中學副校長.
王彥雷雷云池解放后任村主任之職.
王彥任宋自強曾任高平鄉鄉隊副,打入敵軍內部的地下黨員.解放后任大荔縣糧站站長.
王彥常穆來定
西張王永清解放后曾任陜西省公安廳廳長.
南劉劉金福38年入黨,曾任村黨小組長
南劉劉川山與張殿臣單線聯系.張家窗臺上放半塊磚即平安,無磚則危險.解放后安排于西安土產公司,其女曾任陜西省殘聯主席.
南劉劉波如,38年入黨,曾任朱晦生副官.48年,朱差其回朝邑送家信,當其返回開封時,所部已無音訊.從此,與組織斷了聯系.大荔解放找組織恢復關系,因其介紹人朱晦生張重義均以犧牲,無人作證,黨齡只好從恢復之日算起.隨在渭南軍分區工作,后在澄城縣武裝部工作,轉業到澄城礦務局任保衛科長,后任澄合礦務局二礦中學黨委書記。
西高明張景堂,
張洪一
張醒民曾在馬欄青訓班培訓電臺工作人員。
張耀亭
張志秀人稱老支書,曾多次到學校做過革命報告.
張合高明新城人
東高明李瑞杉明是偽保長,實屬地下黨.自嘲少作為,人民稱英豪.他少貧好學,畢業于朝邑南寨子小學,后在兩宜南太奇教書,其時加入黨組織.后任高平鄉鄉公所文書,東高明保長等職.解放后,先后在縣政府,地區糧食局,省政府總務處任職,退休后返回故里,86年冬月,因病辭世終年69歲.生前曽作自嘲詩兩首,一曰:我生庸庸,奔波碌碌.志愿未酬,后來加油.其二:不懂技術不為文,不擅打仗和耕耘.虛度一生無創造,自我結論少作為.表達了共產黨人心底無私,不忘初心,恬淡寬厚的心情.
葫蘆莊劉仲諧說話有點結巴.明里任朝邑民眾自衛隊隊長,后升職保安警察大隊常務大隊長,實為地下黨平朝工委副書記,九三起義領導人之一.
西高城張正德與張重義同期入黨,38年在云陽學習班接受黨的培訓,42年在延安接收朝邑地下黨運送的棉花種子,44年被同村的小人張鐵束告密,被敵人打入黑名單.47年3月,被陜西省委任命為朝邑縣黨委委員.他是九三起義骨干,部隊撤退時,奉命殿后接應,他單槍匹馬,守候在朝邑城西門外,直至敵騎兵連逼近時才離開.
張惠民
張振志
東高城王忠義解放后任過銅川市委書記。
西白池岳秀山42年在延安負責接收棉花種子15萬斤.
知其名不知其村及其事跡的人名單:
朱官義張自寬李進選張秋生李志斌張建挺張思榮李子敬張潤田張思來王德育呂生才李云等
同州網(www.lvduhuamei.com) © 2011-2019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陜西省大荔縣豐圖大道(東環路)南段 電話:18091366983
Email:webmaster@tz269.com 技術支持:同州網絡傳媒
陜ICP備12004143號-1